生活中的環保

 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一些小事情,例如關燈、拔插頭之類的事。只要我們做好這些事情,就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。其實在生活中就有許多我們可以做到的「小事情」,以下列舉幾點:

一、隨手關燈

  在夜晚來臨時,我們總是會開啟電燈,照亮我們的世界。但有時候,我們是不是點了太多盞燈呢?養成隨手關燈的好習慣,既可以省電,也可以省錢,這麼好的節能方式誰不要做?要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開了太多盞燈?例如:當我們單獨在家,且人在客廳時,廚房的燈卻開著,這樣就是開了太多盞燈了。這時我們需要走去廚房,按下電燈開關,就彷彿按下了隱藏在深處的按鈕,引爆了電能世界,這個月電費就變少了一點。

 

二、世界地球日

4月22日「世界地球日」是重要的國際性環保運動,它起源於1970年的美國,由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‧尼爾森和丹尼斯‧海斯發起,他們號召了兩千多萬人走上街頭,呼籲人類愛護地球、停止破壞,這一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草根遊行活動,促使國會迅速通過多項環境保護法案,並成立環保署, 現代環保運動自此展開。

  4月22是世界地球日,在這一天,人們會更加注重環保,加強對環保的宣傳。其實,我們在日常生活就該落實環保,盡可能地把我們所知道的環保知識分享出去,同時也實踐上述所有的環保方式。

 

三、植樹節

  植樹節,顧名思義就是要多種樹。每個國家的植樹節日期都不一樣,也有不同的名稱。以台灣來說,在台灣的日期就是3月12號,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,為什麼政府會將國父逝世紀念日定為植樹節呢?那是因為,眼光深遠的國父早就發現造林的重要性,他曾特別指出:「造林是民生建設重要項目」。所以,政府為了感念國父締造民國的偉大功績,便定三月十二日,國父逝世紀念日為植樹節。每年一到這一天,全國擴大舉行造林植樹運動,以實際行動來遵行國父遺訓。

  「植樹節可以做什麼?」,這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事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植樹節有什麼功用:

 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,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、防止水土流失、保護農田、調節氣候、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,是一項利於當代、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。為了保護林業資源,美化環境,保持生態平衡,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。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,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,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。

  植樹,也是環保的一環。同時也可以加強山坡地的保護,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,淨化我們的空氣。